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聚智聚力反哺家乡 助力房县合成生物产业破局腾飞

时间:2025-11-21 11:03 来源:十堰融媒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叶楚榕 通讯员 冯禹铭) 11月18日,在房县合成生物创新城的微生物发酵车间,3层楼高的全封闭罐体静静矗立,经过发酵、提取、造粒等多道精密工序,由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颗粒碱性蛋白酶逐渐成型。

这粒被称作“蛋白酶战士”的颗粒碱性蛋白酶,是该公司成功攻克高端酶制剂“卡脖子”技术研制出的,不仅功效提升30%、价格下降30%,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酶制剂领域空白。中国酶制剂产业逆袭的关键,离不开房县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的助力。

在房县白鹤镇长龙村羊鼻岭,合成生物创新城项目(以下简称“合创城”)建设正酣,这片热土因邓子新焕发新生。他牵头发起乡村振兴院士行活动,联合陈孝平、陈卫等院士,为房县引来由200多名院士专家组成的“智力天团”,30余名微生物领域顶尖人才随之汇聚。在他的“把脉定向”下,房县紧抓科创机遇,瞄准合成生物产业,推动总投资50亿元的合创城落地生根,实现山区县产业升级。目前,邓子新已促成37项投资与技术合作协议、19个科技项目落地。

院士智力支撑,让核心技术攻坚势如破竹。作为合创城“链主”企业,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邓子新团队深度协作,攻克菌种构建选育关键技术,获得8项国家专利。如今,该企业已建成3条生产线,年产能达液体酶2万吨、固体酶1万吨,二期高端生物活性肽项目已签约,正在加速推进。

为破解山区科创资源匮乏难题,邓子新主导探索“飞地智创”模式,房县投资6000万元在上海设立研发中试中心,实现“沪研县产”协同发展,打破山区县科技创新瓶颈。在邓子新的牵线下,房县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共建5个产业研究院、11个研究中心和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名“两院”院士深度参与合作,推动17项核心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8项纳入国际标准化议程。

暖心政策为人才扎根保驾护航。房县出台专项意见,以“一名县领导对接、一套人才公寓、一辆公务车、一个服务专班、一个产学研中心”的“五个一”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人才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三季度,房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24%,增速34%,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

邓子新院士的“归乡路”,是一条人才反哺乡村的“赋能路”。他情系家乡,让房县这个山区县在合成生物赛道上实现“换道超车”,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房县专利”到“国家标准”,从人才集聚到产业崛起,房县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更成为乡村振兴与科创战略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本。如今,在更多人才的加持下,房县正以合成生物产业为支点,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科创赋能的新答卷。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