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李世醒 通讯员 王诗林 李晶云)深秋时节,秦巴山区色彩斑斓,阳光和暖。11月18日,十堰市委党校2025年秋季第二期科级干部进修一班的全体学员,走出校园,将课堂移至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在这片充满活力的乡土上开展了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现场教学。
龙韵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村,历经重建与发展,如今已成为融合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的现代化新农村,是十堰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典范。学员们满怀期待,踏上这片热土,探寻发展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下午三时,学员们抵达龙韵村。整洁的道路、整齐的民居、功能完善的文化广场以及村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构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教学首站来到村史馆,这里记录了龙韵村的变迁历程。

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农具、一幅幅历史地图,无声讲述着村庄的往昔——移民群众的奉献、搬迁初期的艰辛与发展路上的探索。学员们认观看、凝神思索。当步入展示新村规划、产业发展与村民新生活的展区时,气氛顿时活跃。通过详实的数据、鲜明的对比和丰富的实物,龙韵村从“搬得出”“稳得住”到“能致富”的发展路径清晰呈现。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非遗工坊、电商直播……一个个振兴案例,生动展现了在党的政策引领下乡村面貌的巨变,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龙韵村从‘望江兴叹’到‘因江而兴’的转变,是党领导下中国农村迈向现代化的缩影,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位学员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村史馆不仅留存了记忆,更是一本鲜活的教材,使学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

随后,学员们走进中国红色报纸展览馆。馆内陈列着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的大量珍贵报纸复刻件,形成了独特的红色精神传承空间。
泛黄的报页、醒目的标题、充满时代印记的版面,将大家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从传播真理的早期报刊,到烽火连天的战地新闻;从宣告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每一份报纸都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党领导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国家的光辉征程。学员们沿展线缓步参观,时而俯身细读,时而交流体会,沉浸于笔墨与热血书写的历史篇章中。
“这些报纸曾是照亮前路的思想火炬,传递党的主张,凝聚人民力量。”一位学员感慨道,“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加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在不同时期的重大意义,也增强了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与担当。”

参观结束后,市委党校赵亮教授在龙韵村文化讲堂对本次教学作总结点评。学员们齐聚一堂,认真聆听。
赵亮指出,此次现场教学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她将村史馆与红色报纸馆喻为“一体两面”:村史馆展现的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而报纸馆则揭示了成就背后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她强调,龙韵村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真实写照,其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

赵亮勉励全体学员,以此次教学为新的起点,切实把理论学习和现场感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编辑:李世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