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火AI培训,老年也能第二春”“零基础入圈AI”“打造爆款账号,迅速变现”……这些充满吸引力的广告语,都来自网上AI培训机构之口。这其中不少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AI培训”旗号,实则设圈套、卖高价。不少渴望通过学习新技术追赶时代潮流的老年人,逐步被拉入骗局。
不法培训机构的骗局套路是怎样的?老年人应该怎样“擦亮眼睛”、反诈防骗呢?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老师”邀请入群,层层嵌套收费
河北石家庄市的老刘年纪大了,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一直想学习一项新技能补贴家用,为子女减轻养老负担。
“大家虽然退休了,但只要学会AI,包能开启职业第二春!”这天,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则由名为“叶熙老师”发布的“AI免费培训,利润分成”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对方承诺利润分配比例是我拿八成、企业拿两成,还提供免费教学,只需缴纳1580元入班保证金,同时保证学不会可以全额退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刘支付了这笔费用。
付款后,现实情况与他们宣传的大相径庭。老刘被拉进一个企业微信群,总人数1200多人。群里有自称“老师”的人,却从未传授任何实用技术。
老刘添加了客服微信,询问如何具体学习。客服很快回复,但并未进行教学,只是一味宣称只要跟着学,代发一条赚20元,日入超200元。
“这些‘老师’从不露脸,所谓的教学也只是不断重复一些如何激活账号、如何涨粉之类的话术,连最简单的AI工具使用都没教过。”更令老刘疑惑的是,“老师”不在群内统一答疑,只接受私信。而且禁止群内成员私下互通消息,一经发现便会被移除。
骗局并未止步于1580元的入班保证金。微信群里,一位自称“北京学章教育莫卿院长”的人以“选拔关门弟子”为由,进一步诱导二次缴费3299元,承诺“入门后”能得到更多分成。
“群里有60多人交了这笔钱,但得到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套视频课程链接,视频质量低劣,看过的群友说根本学不到想要的内容。”老刘说。
【案例二】营造“机不可失”氛围,拒绝售后退款
湖南株洲市的赵阿姨反映,北京爱好课科技有限公司以“免费学AI”为幌子,在网络上大肆宣传“边学AI边赚钱”。
在免费体验课中,公司不断植入“老年朋友也能轻松上手,学完就能赚钱”的观念,并介绍一些基本的AI知识获取信任。免费体验课结束后,公司立即要求学员缴纳2680元的第一期学费。
学习过程中,“老师”在群内频繁展示学员的高收入截图,并反复提醒学员:“AI是当今风口,是改变晚年生活的极佳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多数学员又续报了第二期课程。
然而,承诺的“一对一”教学实则为一名“老师”面对近两百名学员,“我们中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了跟上课程熬夜学习,有的甚至瘦了七八斤,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连提问都没人回应。”赵阿姨说,“我们这些老人,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农民,攒钱不容易,交了2000多元学费却没赚到钱。”
学员发现不如预期后,不少人要求退款,公司各种推拖,最终仅表示在投诉者签署协议,承诺“不告知其他学员、不向媒体投诉”的情况下,退款500元。
【防骗思考】老年人识别话术,平台履行监管责任
记者整理发现,不法机构向老年人“圈钱”的一般套路是:首先,用话术制造焦虑,以免费或1元试听课吸引关注,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宣称学习AI有助于保持思维活跃度,避免与社会脱节;其次,出示众多虚假案例,如“学完月入万元不是梦”等内容,让老年人信以为真;随后,采用饥饿营销策略,以“名额有限”等话术逼迫老人冲动消费,掉入陷阱。
即便个别老人学习了AI技术生成内容,但与发布平台倡导的原创原则相悖,无法获得内容推荐权重,更得不到推流,播放量惨淡。使用AI技术生成的图文甚至容易被系统判定为抄袭,导致账号异常。即使能侥幸实现变现,每天收益也只有几元到十几元。而那些被用作宣传的诱人收益案例,根本无从考察其真实性。
“以学AI能赚钱让老年人缴费培训,涉嫌虚假宣传。”河南建魁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明兴提醒,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低投入、高收益迷惑,拟制冲动、理性消费,“如果一定要报名课程,需要和对方签订有效的书面或电子合同,最好让子女帮忙核对合同条款,日后维权的话有多依据。”
平台方对直播、短视频内容具有信息审核责任,也方便源头监测管控,应当落实主体责任。刘明兴认为,一方面根据《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规定的直播资质准入要求,对相关行业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另一方面对涉老课程销售直播的违规话术、私域交易等行为实施重点监测,同时畅通退货退款机制,方便老年人维权。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