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石鼓镇的山峦叠翠之间,静立着两部活着的历史——一棵两千一百零七岁的青檀古树,与一位跨越百岁的老人周少杰。
秋雨初歇,天光微明。记者站在护栏外仰望,这棵被称作十堰“树王”的青檀,高耸二十九米,九株主干如苍龙盘踞,根系虬结,深扎进石灰岩的缝隙,形成中空如穴、光影透落的奇妙空间。盘根之上,十六株新生的小青檀悄然生长,仿佛在古老的血脉中延续着青春。

(青檀古树,2025年10月18日拍摄于石鼓镇柳林村)
曾经,这里是孩童嬉戏、书声琅琅之地。而今,柳林村小学已静默十年,朗朗读书声迁至镇中心,只有古树依旧,在岁月中伸展年轮。
五公里外,横山脚下,周少杰老人的第五代玄孙刚庆周岁。而他,已在今年三月迈入人生的第一百个春天。站在两千多岁的青檀面前,他宛若初生。古树的年轮中,镌刻着二十二个他的一生;而他脸上的皱纹,亦如古树年轮的缩影——短暂却厚重,微小而深邃。

(2025年10月18日拍摄于柳林村,记者与百岁老人周少杰)
触摸那嶙峋的树皮与钻岩的盘根,仿佛触到了时间的纹理。根系深处,隐约传来三百万年前旧石器的回响;春秋钟鼎、楚都丹阳的余韵未散;东汉烽火曾映红树冠;明清香客的铃铎声,也早已渗入年轮的肌理。
青檀不语,却见证文明。其树皮曾化蔡伦弟子手中的宣纸,其根系深植喀斯特岩层,成为钙质土壤的无声标识。它以整个生命净化水源、守护水土,在石缝中诠释何谓生存,以两千年的守候定义何谓时间,更以不断新生的幼苗,诉说生命永不终止的寻找。
它是汉江之水的记忆,是南水北调清晖的凝结。根系与三百万年前的遗址相连,树梢与今日的生态保护相映,见证一泓清水流过它守护千年的土地。
立于石栏前,古树如一座时光的容器——旧石器的星火、楚文化的浪漫、造纸的智慧、乡村振兴的坚韧,在此交织成生命的交响。如今的柳林村,三村合并,两千多居民在脱贫之后,正书写着山乡现代化的新篇。

(青檀古树,2025年10月18日拍摄于石鼓镇柳林村)
日暮时分,记者坐在古树东南角的小广场。微风拂过,二百八十七岁的枫杨沙沙作响,在青檀面前仍如少年。远山之上,梧桐、刺楸、朴树织成密绿的网络。
古树新枝轻摇,如与百岁老人低语。这一场跨越千年的对望,是自然与人文最深切的对话。一个以年轮记载永恒,一个以皱纹诠释坚韧。
在丹江口的青山绿水间,他们共同吟唱着一首生命最壮美的诗。
(作者 操亚军 图 黄敏)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