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土地” 让“寸土”生“寸金”!十堰探索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新路径

时间:2025-08-13 14:57 来源:长江云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夜幕降临,霓虹初亮,走进位于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东风公司60厂片区的夜市,烤架上的羊肉串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昔日锈迹斑斑的老厂房,如今成了夜市聚集地,吸引众多市民来此消费。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退二进三”(第二产业退出城区、发展第三产业)和东风公司十堰基地企业“退城进园”,十堰以“政府定框架、政策破瓶颈、文化赋灵魂、功能促融合”为核心,通过工业遗产活化、功能混合利用、基础设施提质,实现土地效益、文化传承与城市品质同步提升。

(图为改造后的东风故里街区面貌)

凸显文化肌理留原貌

走进位于张湾区花果街道的东风故里街区放马坪文化古巷,时光仿佛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石板路蜿蜒向前,2D美陈墙上的东风卡车彩绘与实景老巷相映成趣,马灯、芦席棚等老物件勾起人们的回忆……

作为东风故里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马坪文化古巷曾深度融入东风公司职工的生产生活。如今,这里已成为十堰城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化古巷。

东风故里街区改造项目是十堰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城市功能升级”双目标的鲜活案例。近年来,十堰出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搭建制度框架,借力东风老基地腾退契机,编制片区规划改造方案并纳入市规委会审议,强化政策统筹。与东风公司签署战略协议,量身定制搬迁支持政策,为企业减负赋能。出台《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服务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全面清查国企土地家底,推动存量土地高效利用,助力“大财政体系”建设。在环评达标区域,明确“留改拆”范围,优化规划条件,调整土地用途,推动工业用地向商住、文旅、物流等复合功能转型。

截至今年6月底,十堰市新认定低效用地共95宗,面积达4530.78亩,其中低效用地再开发69宗,面积4086.95亩,低效用地综合利用率超90%。

多方协同实现互利共赢

在推动土地“存量”转型“增量”发展的过程中,十堰坚持“一盘棋”思想,成立工作专班,研究部署低效用地排查、建立数据库、试点选定、盘活推进等关键环节,深入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加速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策略,提升地块价值,为后续滚动开发铺平道路。规划建设柳中路、台北路和微循环道路,促进东风公司54厂(传动轴厂)片区1032亩商住用地开发,实现“点上开花”与“面上结果”的良性互动。

走进张湾区车城路街道中岳路社区招商兰溪谷小区,小区环境优美,居民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小区旁边就是十堰花园城商业综合体,住在这里生活很方便。”小区居民王大妈说。

该小区是十堰创新利益共享与开发模式的样本。十堰践行“零成本简单搬迁”理念,与深圳招商集团合作,在原东风45厂腾退老厂区入住十堰市工业新区后,在老厂区建设总面积达76万平方米的招商兰溪谷商住小区,土地出让收益达8.36亿元,实现“搬迁启动—腾退土地—新区投产”全流程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压缩土地空档期,为“腾笼换鸟”注入强劲动能,形成“企业退出获补偿—资本开发提效益—城市布局得优化”三方共赢链条。

提升功能让城市更宜居

今年3月,东风汽车博物馆开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该馆由原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老厂区改造而成,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共有上下2层、4个展区,累计陈列超2000件展品、图片逾万幅,生动呈现了从芦席棚创业到现代汽车工业巨头的东风奋斗史,折射中国汽车工业与现代化的沧桑巨变,成为凝聚汽车强国梦的精神地标。

十堰改造城市废旧厂区时,加强教育、交通、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承载力。朝阳南路改线后,道路穿越整个东风44厂片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湖北美盛置业有限公司在大美盛城小区旁投资7000万元,将原东风54厂小学升级建设为省级示范小学东风美盛小学;划拨29亩地扩建东风九中,显著改善教学硬件,增强区域吸引力,促进人口集聚……

向新而行,转型求变。十堰将积极探索以节约集约用地支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加大土地供应流转力度,以创新机制为引领,完善政策体系,精心“翻新”旧有土地,持续用“存量”换“增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可飞 通讯员 杨占鳌)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