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湖北,这片土地坐拥壮美的山水画卷与厚重的人文史诗。从华中屋脊神农架的莽莽林海,到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世纪传奇;从曾侯乙编钟奏响的先秦礼乐,到黄鹤楼飞檐斗拱承载的千古诗情;从赤壁古战场激荡的三国风云,到洪湖赤卫队芦苇荡里闪耀的血色荣光……千年文脉如何在新时代支点建设中澎湃新动能?
古城新生,客从四面八方来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中国之中的荆州,长江云新闻记者看到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换上了一身战国袍,穿梭古城打卡,感受跨越千年的历史。荆州,这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楚国故都,也是战国袍的起源地。被战国袍吸引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在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
长江大学刚果(布)留学生苏木身着战国袍向记者展示时说道:“在我看来,战国袍应该是挺正式的,我感觉这就是古代的西服。来荆州不过来看古城墙那真遗憾,一定要过来然后多多地了解荆州的文化和历史。”
如今,古城荆州正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荆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出土和修复的漆器代表了中国古代漆艺的最高水平。荆州博物馆讲解员姚国萱介绍:“尤其是境外游客,他们在参观完成之后,还会到我们的商店去选购一些我们的文创商品。”
在荆楚非遗技能传承学院,学习楚式漆艺制作技艺的学生有400多人。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非遗学院副院长孟祥高表示:“把非遗传承体系建构起来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沿着这个枝丫生根发芽。”
双翼展翅,“神武峡”“赤黄红”腾飞
荆州的实践,正是湖北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的缩影。今年,湖北提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为深度串联荆楚文化核心资源,形成纵贯古今的文化长廊,湖北推出了“神武峡”“赤黄红”两大全新设计的文旅主轴,这不仅仅是线路的连接,更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放大。
“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跨越鄂西,连接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等景区,串联起7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地标、12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赤黄红”荆楚文化旅游线路覆盖鄂东南的荆州、咸宁、武汉、红安,串联洪湖、三国赤壁古战场、黄鹤楼、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等景区。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表示:“以武汉城市的都市旅游和鄂西生态的国际旅游资源,加上整个长江中游的黄金旅游带,一城、一区、一带整个的打造,让湖北有了新的抓手和整个集群赋能。”
全民代言,世界看见知音湖北
湖北正以“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锚点,倡导“人人都是大使,处处都是环境”,将“全民代言”“重信亲客”理念融入服务全链条。
今年4月,湖北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武汉举行,向世界发出知音湖北的邀约;6月,湖北已经相继走进日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客源地,展开多场文旅推介,并与周边省份深化合作,签订资源互享、游客互通、线路互联等协议,串联起重点客源地。
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
湖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观察员说
长江大学刚果(布)留学生 苏木:
湖北开通了全球200条国际航线,免签政策和境外购物都很方便,高铁4个小时可以通达80%的主要城市。我和好朋友们去三峡感受过李白的豪迈,也去黄鹤楼吟诵过古诗,湖北的历史可触摸,文化可体验,这是我们深深爱上湖北的理由。
(记者:杨岚 王磊 温少海 何进 朱哲鋆 张文杰 海报:邱方蕾 杨紫悦)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