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仁医)2024年我国学者在Health Data Science发表研究显示:对于小于45岁的人,累计BMI>26.2,大脑体积的变化相当于大脑衰老了12年。目前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过半,考虑肥胖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肿瘤方面等的影响,肥胖对国民整体健康的伤害已非常严重,延伸到各个产业,影响不容小觑。
十堰市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
3月前,十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接诊到一位199.2斤的患者刘女士(化名)。刘女士今年41岁,经询问得知,由于近年长期伏案工作,生活作息不规律,体重迅速上涨,起初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待体重上涨至199.2斤左右时,时感乏力、记忆力减退、血糖异常、高血脂,想加以控制,却发现无能为力,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生活。
十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陈思思副主任医师为刘女士进行了相关的体格检查、人体成分分析、血常规、肝功、肾功、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肥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等多项检查,检查测量发现,刘女士的BMI指数高达33.5kg/m2(正常范围:18.5-23.9kg/m2),且合并有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经过综合考虑,陈思思医师体重管理团队为刘女士制定科学的个体化的营养饮食、运动方案,在生活方式干预、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的基础上使用药物减重。目前,团队为刘女士制定的个性化减重方案效果显著。2个半月复诊时体重降至81.4kg,较初始体重减少36.4斤。
刘女士说:“现在我戒掉了外出进食以及熬夜习惯,喜欢自己做美食,还喜欢做运动享受身体减负后运动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她“甩掉了”与肥胖相关的高血糖、高血脂,还重拾对生活、健康的信心。
陈思思医师指出:在减重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患者长期的坚持,真正有毅力、有必胜的决心的减重。很多患者来门诊前都有自行减重失败的经历,或在减重初见成效时“放飞自我”,或面对美食经不住“诱惑”,导致体重复胖,最终丧失减重的信心和计划。为坚定患者信心、达到持续追踪、有效减重的医学体重管理模式,陈思思医师团队持续探索,在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三师”共管模式即:临床专业医师、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患者的院外管理过程中加入体重群管理、体重远程定期汇总、营养师一对一指导、临床医师线上咨询等模式,并实现数据远程在线同步,方便团队人员查看患者监测数据及在线指导方案,真正实现精准健康管理。
哪些人需要看体重管理中心门诊?
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规律、骨关节病、精神心理问题等的人群。
1、 减肥效果不佳:医院体重管理中心门诊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2、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按照医学标准,BMI超过28就是肥胖。
3、 青少年肥胖:要警惕及时干预。
4、 孕产妇的产前产后体重干预:孕妇体重过重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威胁母婴健康。建议大家从备孕期开始就要注意控制体重,以降低相关风险。
门诊中最常遇到的减重误区是什么?
门诊致力于纠正“减肥即美容”的片面认知,将体重管理明确定位为关乎生命质量的严肃医疗行为。通过“筛查-诊断-干预-随访-强化自我管理”的模式,帮助公众理解肥胖的疾病本质及其对全身健康的系统性危害。
尽管不少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成功实现减重,但陈思思医师团队始终密切关注着这些减重患者的动态指标,团队始终坚信:医学减重的核心是改变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以及心理,减重始终是为健康而战,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管理。
体重管理中心门诊能做什么?
个性化定制体重管理方案
1、 通过人体成分分析评价体重/体型和代谢水平;
2、结合疾病史、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评估,设定体重管理目标;
3、 了解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揪出可能导致体重异常的生活方式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方案;
4、 定期随访监测,根据体重变化和健康指标及时调整干预策略,维持长期健康体重。
体重管理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健康的基石。无论您想科学减脂,还是摆脱代谢疾病困扰,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门诊都将为您提供专业支持,欢迎前来咨询!
温馨提示:十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门诊开放时间为每周一、周二、周四全天。
即日起,患者可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门诊窗口或院内自助挂号机进行预约。
十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体重管理中心定期开展线上科普讲座及义诊,详情请关注十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公众号。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