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 警方发布反诈攻略

时间:2025-07-09 10:49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打着免费领游戏皮肤的幌子,诱骗银行卡信息;冒充网警,恐吓未成年人转账汇款;“兼职返利”骗走学生钱财……暑期来临,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发布三类高发骗局,提醒广大家长及未成年人高度警惕。

游戏世界的“甜蜜陷阱”

“免费赠送”要警惕

小明(化名)是我市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玩游戏。暑假期间,他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时,一名网友添加了他,称可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

小明在对方的诱导下,下载“腾讯会议”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其手机迅速被对方远程操控,5000元被转走。

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介绍,诈骗分子通过社交 APP、游戏平台和直播平台,主动添加未成年受害人或发布免费、低价获取游戏皮肤道具、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精准信息引诱受害人主动联系。

提醒:切勿轻信网上免费领取皮肤的广告,家长应告诫孩子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陌生APP。同时,应妥善保管手机,避免泄露银行账号、密码及第三方付款码等信息。

“公检法”的惊魂电话

“冻结账户”是陷阱

竹山县13岁学生小陈(化姓)参与一款电脑游戏活动时,一名自称“网警”的陌生人联系上他。该“网警”称,小陈未满18岁违规参与活动,如不立即“配合取消”,将冻结其游戏账号并“抓人”。

惊恐之下,小陈按对方指令添加一个QQ账号。随后,对方通过 QQ视频通话,以“需用家长手机办理手续”为幌子,诱导小陈操作其家长手机银行,最终骗走7.5万元。

民警介绍,当前冒充公检法诈骗类型趋向于针对特定场景和精准寻找易受骗群体。如诈骗分子冒充网警,以受害人为未成年人操作错误导致账户被冻结为由诱导转账,或以涉嫌违法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导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扫码消费、转账等。

提醒: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办案,切勿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凡要求进行线上转账、汇款,线下取现送到指定地点的一律不要相信。

兼职圈的“馅饼”

刷单返利是骗局

“轻松兼职、快速赚钱……”6月底,十堰经开区17岁学生小瑞(化名)刷抖音时看到一条兼职信息,添加对方 QQ后,在对方引导下载一款 APP,开始做“充话费返利”的任务。

起初,小瑞投入一定资金后能收到返利,并成功提现。当小瑞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后,发现无法提现,便立即联系对方,对方谎称“系统故障”,需大额充值方可修复系统并提现。小瑞又陆续转账4000元,仍无法提现,但已无法联系上对方,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民警介绍,诈骗分子通常伪装成知名电商平台客服、物流快递人员等,以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再抛出高额回报的诱饵,诱导受害者逐步加大投入。随后,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理由,让受害者陷入恐慌,迫使受害者不断追加资金,越陷越深。

提醒:刷单就是诈骗。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信息。

(秦楚网记者 徐国文 实习生 杨慧茹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