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1处水情教育基地正密集接待市民参观,在历史丰碑中看见抗洪精神

时间:2025-07-04 18:08 来源:极目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通讯员 李颖 孟梦 秦双

H5设计制作 汪洋 王轶坤

大江流日夜,往来成古今。

湖北河湖密布,也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历史上,湖北多次遭遇洪水,也曾历次战胜洪水,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孕育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

而水情教育基地中的抗洪纪念碑、纪念馆、水利工程和设施,正是一次次抗洪胜利的历史见证,更是抗洪精神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

眼下,湖北省水利厅正指导全省21处水情教育基地密集接待市民参观,让市民在历史丰碑中看见抗洪精神。

c09400dd-5e23-44c7-bd14-1bbb597f2bb8

武汉防汛纪念碑

武汉江滩就是一座抗洪丰碑

近日,在武汉江滩防汛纪念碑下,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数以千计。

巍然矗立于武汉江滩的防汛纪念碑,高37米,上面镌刻着毛主席的37字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在纪念碑下的武汉防汛陈列展,泛黄的史料、珍贵的实物与生动的影像,将武汉惊心动魄的抗洪历史娓娓道来。

1931年8月19日,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8.28米,由于当时堤防单薄低矮,这场特大洪水让武汉三镇沦为一片泽国。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长江汉口站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位29.73米。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整整10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武汉人民取得战胜特大洪水的伟大胜利。汛后,从1955年开始,一支数万人的筑堤大军,在武汉百里长堤上展开了修堤大会战。

1998年,长江汉口站水位达29.43米。那个夏天,38万防汛大军坚守在800公里的大堤上,9万余人抢险队伍集结在龙王庙等11处重点险段,军民同心,艰苦奋斗80余天,先后战胜长江八次洪峰和汉江历史上特大洪峰,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ef146bea-952a-4b1d-8456-27538269e0ae

1998年武汉抗洪一线的生死牌

为根治长江水患,从1999年到2002年底,经过4年艰苦奋战,武汉397公里长江、江汉干堤整险加固工程圆满完成。

进入新世纪,武汉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涝能力大幅提升,武汉江滩也成为人水和谐、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完美结合的典范。

2022年1月,湖北省水利厅发布第五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武汉江滩名列其中。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武汉防汛纪念碑、武汉防汛陈列展、横渡长江博物馆、大禹神话园等,还有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武汉节水科技馆也位于此。

如今,市民徜徉武汉江滩,接受水情教育,感悟抗洪精神,而武汉江滩就是一座抗洪历史的丰碑。

水利工程和水利人的使命担当

连日来,湖北漳河工程水情教育基地也迎来了不少游客参观。

3d8096ab-6a7d-43d7-907f-7edf4dd4baf0

党员干部在漳河工程水情教育基地前重温入党誓词

漳河水利工程是历时8年建成的跨流域引水的大(I)型水利骨干工程,漳河水库是湖北省管最大水库,漳河灌区是全省最大灌区。

1996年,漳河水库按照省防指命令,累计闭闸错峰9次,开闸泄洪3次;1998年,漳河水库接国家防办和省防指命令,多次拦蓄入库洪水,与长江错峰;建库以来,漳河水库安全拦截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的洪峰超过50次。

2022年,漳河工程水情教育基地同样入列第五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市民在这里参观,可以全面了解漳河工程从建设过程的感人故事到现在积极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的责任担当。

虽然近20多年来,漳河流域没有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但漳河工程管理局全体员工丝毫不敢懈怠。更有一支队伍,24小时备勤,随时准备冲往防汛一线,这便是漳河抗旱排涝服务队。

这支起源于1978年的队伍,现有37人,1998年夏天他们在江西九江,2021年在河南新乡,2024年在湖南团洲垸……

漳河抗旱排涝服务队队长李翔告诉记者,犹记得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他们日夜不休,谁累得撑不住了就在帐篷里打个盹,白天被晒脱一层皮,晚上蚊虫肆虐,但他们只想着尽快完成抢险任务,让当地市民群众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街上过早会有当地的市民来抢着买单,居民家里停电了,还想办法给他们下一碗面条端来,听说他们是湖北来的,又煮了米饭、炒了菜。

抗洪精神是什么?李翔的回答掷地有声:“只要一声令下,我们立刻出发!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民解难。”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抗洪精神的种子

6月13日晚,湖北省军区举行“当那一天来临”音乐主题党课,江珊受邀现场讲述她的故事。

1998年,她在滚滚洪水中抱树9个小时,人民子弟兵在激流中多次尝试,终于将她救起。7岁的湖北嘉鱼女孩小江珊,也因“抱树女孩”的坚韧形象,成为九八抗洪中最令人难忘的记忆之一。

27年后,长大的江珊已经成为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应城车站派出所民警。曾经的被守护者,如今成为守护者,伟大的抗洪精神,始终激励着她前行,在她的成长中薪火相传。

而在她的家乡嘉鱼县,市民正络绎不绝地前往参观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

d64b4f70-c490-4348-ae1b-56a25854e5fe

市民参观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

在这座船型钢结构的场馆内,第一展厅最显眼处,是一艘冲锋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舟桥旅用于1998年抗洪抢险的冲锋舟,当时簰洲湾溃口后,垸内垸外一片汪洋,人们躲在屋顶或抱在树上等候救援,一看到冲锋舟就仿佛看到生命的希望,冲锋舟也被称作是“生命之舟”。

更多的实物、图片、影像,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嘉鱼1998年抗洪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20多年前的事情,好像还在眼前。”6月26日上午,嘉鱼县蓝天幼儿园教师张娇梅说。当日上午,她和同事们带领29名幼儿园小朋友参观纪念馆。孩子们或许还不太懂得抗洪精神的要义,但参观结束后,6岁的游梓菁说:“解放军叔叔辛苦了!”另一位6岁的小朋友刘恺迪用稚嫩的语调真诚地祝福:“祝愿他们都健康幸福!”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水情教育基地欢迎广大青少年前来参观,就是要把抗洪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希望他们加以传承。

全省水情教育基地欢迎市民参观

武汉江滩、漳河工程、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都是湖北省水情教育基地的代表。

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湖北省水利厅已先后开展六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遴选工作,创建授牌21家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其中长渠(白起渠)、武汉节水科技馆、大同水库、荆江防洪工程、襄阳引丹渠5家基地获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这些水情教育基地多年来持续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向市民开展水情教育:漳河水情教育基地通过现场教学、走进校园、志愿者进社区等方式,向中小学生、市民群众科普节水、护水、防洪等知识;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请回抗洪老兵进小学校园,讲述1998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荆江分洪工程在分洪70周年时,举办为期两个多月的“国家记忆·决胜荆江”图片展,大力宣扬抗洪精神……

暑假即将来临,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水情教育基地,学习水资源水文化知识,了解治水节水智慧,弘扬抗洪精神,湖北省水利厅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制作发布“湖北水情教育基地分布图”,欢迎市民前往参观。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湖北水情教育基地分布图”。

42cb157f-c5be-4aa4-ba5b-88876b551119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