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四月宜昌,一片片茶山青翠欲滴,茶农们正抢摘春茶。面对市场新形势,宜昌茶产业如何突围破局?记者深入探访。
现状:春茶消费趋理性
分拣、称重、登记……4月15日,夷陵区邓村乡王家垭茶厂,收购点前人头攒动,茶农们带着新采摘的鲜叶排起了长队。
在王家垭无人茶厂,一片片茶叶在全自动流水线上翻滚,经过“清洗—杀青—揉捻—干燥—提香”等环节,制成干茶上市销售。
“我们通过清洁化、标准化生产,使茶叶产品质量更稳定。从3月27日开园至今,已经收购了100吨鲜叶,加工了20吨名优茶。”王家垭无人茶厂副厂长田家新说。
▲4月16日,夷陵区邓村乡茶农在“坡改梯”生态茶园里采摘春茶。张国荣 摄
在三峡国际旅游茶城,春茶的清新香气扑鼻而来,茶商们络绎不绝,忙着品鉴、挑选,货车正在装运茶叶。“今年高端芽茶价格比往年便宜了10%左右,平价茶价格波动不大。”宜昌博仁产业负责人向明锐说。
茗道批发负责人黄爱林介绍:“今年春茶比往年结束的要早一点,即将接近尾声。一般价格在100到200元的平价茶销量好一些。”
▲茶园美如画。张国荣 摄
近年来,国内茶叶产量持续增长,市场趋于饱和,而高端礼品茶市场缩水,中低端茶竞争激烈,茶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宜昌茶产业如何转型突围破局?
突围:加速品牌“出海”
投料、匀堆、圆筛、提升、包装……在宜茶集团湖北萧氏茶业智能工厂,精制茶原料经过层层加工,制成口味清香的出口茶,漂洋过海运往非洲、中东等地区。
▲宜茶集团萧氏茶业 “无人工厂”。图片来源:宜茶集团
“目前,加工的是50吨出口茶订单,运往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和阿尔及利亚。”宜茶集团湖北萧氏茶业总经理向清华说。
宜昌茶年出口量6万余吨,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18%。曾经,宜昌茶多是作为原材料或者配料,通过浙江、湖南、安徽等外贸茶业公司加工后出口。
扬帆出海,从卖原料到卖品牌。去年6月,宜茶集团湖北萧氏茶业出口茶拼配和小包装生产项目投产,推动宜昌出口茶形成了从初制、精制、拼配、小包装、出口等全链条闭环。
▲商品化车间包装线。图片来源:宜茶集团
“我们依托安琪集团海外营销网络,产品直销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还注册了出口自营品牌Yivana。”向清华介绍,出口茶将近80%的原料来自宜昌本地茶。
宜茶集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与宜昌一市两区五县共240家茶企、合作社形成采销业务合作。一季度,宜茶集团直营出口同比增长超400%。
赓续600多年的长盛川青砖茶香飘海外,产品卖到了蒙古国、俄罗斯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破局:切入新茶饮赛道
如今,茶叶消费趋向年轻化、多元化、情感化,宜昌茶如何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宜昌正在探索。
今年1月,新中式茶饮品牌茶话弄推出的新年首款新品“谷金满仓”“谷金桃露”,亮出远安黄茶茶底。新品一上市便热卖,百年远安黄茶通过新式茶饮焕发新生。
在五峰宜茶集团采花速溶茶生产车间,速溶红茶粉、速溶绿茶粉、固体饮料等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采花茶业速溶茶生产线。张时光 摄
相比春茶,夏秋茶味苦、颜值不高,一吨价格5000至7000元。宜茶集团立足于夏秋茶,加大研发投入,建成全国首条应用“生物酶催化茶多酚”技术的速溶茶生产线。
加速切入新茶饮赛道,宜茶集团在邓村乡新建了一条新茶饮原料生产线,已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
目前,宜茶集团已牵手新茶饮品牌,与茶饮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一季度,宜茶集团工业深加工业务同比增长60%。
▲技术人员正在检测速溶茶粉指标。张时光 摄
近年来,宜昌茶企也在探索自主研发新茶饮。长盛川推出“巧克力茶”“纽扣茶”等轻量级产品,以及“青砖拿铁”等新式茶饮;远安县旭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花果袋泡茶产品及绿茶杯泡茶产品;五峰那凡生文化科技(宜昌)有限责任公司闯出冷泡茶新赛道。
茶旅融合产业兴。夷陵区的三峡茶旅小镇,兴山县的岩上茶居帐篷酒店,宜都的大风口茶马古道研学基地……宜昌积极发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旅融合新业态,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