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探访⑥丨峪河暗渠: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

时间:2024-12-25 17:2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2024年11月25日,十堰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正式启动。全媒体记者采访队以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主线,用时20天回访10年前的10位采访对象,同时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用镜头和笔触,全景式报道中线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讴歌南水北调中线伟大工程。

10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清澈的丹江口水库的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让我们跟随汩汩北上的一库清水,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解码大国重器!

第六站探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周贤林 赵翰祥 吴刚)峪河属海河流域,漳卫河水系,大沙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八都岭,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672.7平方千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恰巧就位于峪河流出太行山进入平原地区的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冲积扇地区,上游集水面积572.7平方千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因此,峪河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工程之一。2024年12月2日,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境内的峪河暗渠,探访这座工程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境内的峪河暗渠 (朱江于2024年12月2日航拍)_副本

位于河南省新乡辉县市境内的峪河暗渠 (2024年12月2日航拍) 。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辉县管理处副处长王存鹏告诉记者,峪河暗渠主要由进口节制闸、渠道暗渠和出口检修闸三部分组成,建筑物总长608米,设计流量26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10立方米/秒,设计水头0.24米。

那么,什么是暗渠呢?据介绍,暗渠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种输水通道形式。暗渠作为一种封闭式的输水渠道,暗渠为无压流,一般是在地下或者被覆盖起来的。与明渠相对,主要是与自然河道交叉,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避免外界因素,如污染、杂物掉入、人为破坏等对水质和水量产生影响,保证水资源能够安全、稳定地从南方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峪河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工程之一 (朱江于2024年12月2日航拍)_副本

峪河暗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工程之一 (2024年12月2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据介绍,峪河暗渠的管身横向为3孔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峪河流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极易在山前产生暴雨。峪河河道弯曲,比降大,水流湍急,一遇暴雨,洪水来势凶猛,陡涨陡落。

如何确保供水安全?工程管理者又是怎样守护工程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百年大计。

新乡,扼黄河而守太行,是山河形胜物华天宝之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宛如一条巨龙,在新乡境内盘桓77.7公里,流经辉县市、凤泉区和卫辉市三个区市,给牧野大地留下靓丽的风景,带来润泽和甘甜。

峪河暗渠于河南省辉县市吴村镇王敬屯村,峪河暗渠以上集水面积572.7平方千米,其洪水挟带和搬运能力很强,出山口堆积了大量卵砾石松散堆积物,容易形成水石流下泻。

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辉县管理处副处长王存鹏接受接受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_副本

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辉县管理处副处长王存鹏接受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

“守护工程安全就是我们现场的运行管理者最重要使命。围绕工程安全,我们建立各项巡视巡查监测工作机制,如工程巡查、信息机电设备巡视、安保巡逻、智能安防视频系统监控、安全监测内外观监测等工作机制,确保工程实体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发现;扎实开展各种日常维修养护、专项安全提升及修复加固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实体安全。” 王存鹏在接受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

中线有限公司辉县管理处还不断强化应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新乡市和辉县市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南水北调河湖长制、防汛应急抢险、水质污染保护、反恐怖袭击等工作机制,成立南水北调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组,确保各类危害工程安全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抢早抢小抢住,守牢安全底线,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王存鹏告诉记者,10年来,他们见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辉县沿线地区带来的深刻变化。“从辉县市居民压采地下水吃,到喝上甘甜的汉江水,再到利用峪河、黄水河支开展生态退水;从渠道两旁的生态长廊百鸟筑巢,到起源于商代因地下水超采而干涸18年、有‘中州颐和园’之称的百泉湖‘百泉喷涌’美景重现,再到20年后再闻百泉河两岸的辉县香稻的稻花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沿线人民和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生态工程。”

“在通水1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他和同事们都由衷地为成为南水北调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一定不负嘱托,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王存鹏表示。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百泉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打卡地”。依托百泉湖形成的百泉景区有着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因湖底有400多个往外喷涌的泉眼而得名。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百泉湖间歇性干涸。2003年“昙花一现”后,再无泉眼冒水。昔日的泉涌不复存在。“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的景象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020年,辉县市引130万立方米“南水”入百泉湖,给予生态补水。辉县市的地下水开采量直线下降,地下水位抬升7米。2021年7月,干涸的百泉开始复涌了,珍珠泉、百门泉、涌金泉等泉眼逐渐重现。一度干涸的“北国小西湖”重焕生机。辉县,又开始有了水稻田。

孰不知,辉县香稻是我国水稻名贵品种之一,属于粳亚种糯变种香稻。在豫北太行山一带,泉水灌溉稻区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一家煮粥,全村香”的美誉。大约从北宋以后香稻就成为“贡品”。

时值冬日,记者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抬头仰望,太行山的巍峨雄姿立于眼前。在辉县市,复涌的不仅是历史胜景百泉湖,还有大沙窝的井水。

位于辉县市赵固乡的大沙窝村,村名的由来就是因为村里沙窝窝多。村里到处都是沙土堆,一刮风迷得睁不开眼,村里打的水井越来越多因为枯竭而荒废。

大沙窝村以北100米处,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干渠。南来之水,让流经大沙窝村的石门河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南水”来到后,大沙窝的井眼也开始复涌。

今年52岁的村民张建海,是大沙窝村有名的种粮大户。10年前,他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庄稼把式,现如今他依然种着100多亩好地。“得益于南水北调的生态补水,辉县市的地下水位逐年提升。灌溉更为便利。”不再为水发愁的张建海闲不住,又养了100多头羊。

张建海开心地说:“以前人喝水都紧张,现在给羊喝水都很方便了。”

06_副本

辉县市被誉为“豫北粮仓”。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峪河暗渠位于峪河流出太行山进入平原地区的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冲积扇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 (2024年12月2日航拍)。十堰广电记者 朱江 摄

统计资料显示:南水北调通水10年来,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总干渠辉县段,已累计向辉县市输送生活生产用水66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6321万立方米。南来之水不仅让“豫北粮仓”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为辉县市的居民带来了生态红利。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新乡市供水12.9亿立方米,惠及群众222万余人。

滟滟随波千万里,南水新乡月正明。

这泓清水,带着丹江口水库的波光粼粼,以及数代设计和建设者的付出,满载着浓浓的水长情更长的爱意,穿过新乡的怀抱继续向北而去。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